
貴州加強氣象防災體系建設增強防御災害能力
貴州加強氣象防災體系建設增強防御災害能力
3月20日,貴州省氣象臺預報科科長熊方在電腦前通過"氣象信息綜合分析系統"查看貴州當天的距地面1.5米、1500米、3000米、5000米等上空的相關氣象數據,通過分析和會商后,對貴州各地未來10天的降水、風速、溫度等天氣狀況作預報。
當天本該輪休的熊方說,大旱期間,氣象部門更需要為決策部門和公眾及時作好服務。把災害降到最低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去年7月以來的夏秋連旱疊加冬旱,貴州省氣象局及時向政府和公眾提供旱情的發生發展狀況,并提出抗旱救災建議,為抗旱救災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凸顯了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貴州省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譚健介紹說,每年氣象臺要向省政府提供專題決策服務200期,而今年1月以來已提供了近130期,使決策氣象服務發揮了防御災害的第一道"防火墻"作用。
貴州省氣象局局長向紅瓊介紹說,近年來,貴州省氣象局圍繞"氣象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堅持"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理念,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不斷加強防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服務質量,增強防御災害的能力。
2009年的多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各級氣象部門預警及時、服務超前,注重政府的主導性和部門的聯動性,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響應7次,發布預警信息1493次、地質災害氣象預警38次,各級政府組織轉移20多萬人次,有效的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據有關部門統計,2009年全省因洪澇災害造成40人死亡,為建國以來最少的年份。
2009年,貴州省氣象局還開展全省校舍安全和農村防雷師范工程前期建設,針對累計人員傷亡均出現在農村的現狀,加強農村防雷知識宣傳。據統計,全年共發生雷擊事故106起,雷電災情明顯減輕。
圍繞服務需求,貴州省氣象局不斷提高氣象監測能力和準確率。針對區域自動氣象站設備老化、資料傳輸不及時、布局不合理的現狀,2009年全面完成了全省838個區域自動氣象站設備更新,資料傳輸及時率由1.87%提高到97.63%。
向洪瓊說,今年貴州將在主汛期前完成新增645個區域自動氣象站布局和建設,實現所有鄉鎮的全覆蓋,并將完成38個土壤水分觀測站的設備升級,在36個縣開展輻射觀測。與貴州大學聯合建設農業氣象監測站,氣象測報和各項通信傳輸質量全面達標。黔東南、銅仁、六盤水的3個新一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或啟動。同時還將進一步加強農村氣象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新增村級"信息服務站點"2000個、電子顯示屏400塊、村級"農民多功能信息服務站"15個,推進氣象防災減災信息進村入戶。
重點加強小流域突發山洪災害檢測、短時臨近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建設山洪災害監測系統、自動站實時數據庫,貴州省氣象局走出了一條"自主研發、聯合攻關、重點引進"相結合的路子;與中科院大氣所合作研發降水落區預報方法;從北京大學引進雷達衛星資料同化模式,提升了氣象預報的科技水平;組織實施跨區域災害性天氣;聯防試點工作,在預防山洪災害方面取得成效。
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得到增強,氣象服務效益得到提高。貴州省氣象局依托鄉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基層婦女組織、青年志愿者等各種人力資源,建立起2.3萬余人的氣象信息員隊伍,覆蓋了全省100%的鄉鎮和74%的村寨;與貴州省供銷社、商務廳和省移動公司聯合建設200個"農家綜合服務站";整合農村資源,建設了3個村級"農民多功能信息服務站"。
同時,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科學水平,提升防雷減災業務服務能力。充分利用中國氣象局貴州人工防雹增雨實驗示范基地,加快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平臺和調度監控系統,在全省50%以上的作業炮站推廣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前端信息系統。同時,全面推進防雷業務集約化、規范化建設。
責任編輯:[科比特防雷]
------版權所有http://www.0852zy.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排行
- 紫金縣政府加強雷擊風險評估工作
- 全國降水分布零散 北京現今年首場降雪
- 寧夏雷電監測資料助力防雷工程項目開拓
- 老房子內部防雷幾為“零” 雷雨天頂樓居民擔驚受怕
- 弱電設備防雷初探
- 雷雨天氣來襲 貴州發布防雷提示:雷雨天盡量別打手機
- 山東緊抓氣象信息優化整合
- 雷電有何類型?有何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