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雷減災:撐起雷電防御保護傘
防雷減災:撐起雷電防御保護傘
防雷科普直通車走進農村進行科普宣傳。
雷電災害已被聯合國列為“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被中國相關權威部門稱作“電子時代的一大公害”。雷擊除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外,還導致火災、爆炸、信息系統癱瘓等事故的發生,從衛星、通信、導航、計算機網絡到每個家庭的家用電器都會受到雷電災害的嚴重威脅。據不完全統計,2000-2009年我省共發生雷擊事件286起,傷亡114人,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失。
作為承擔雷電防御工作的省級事業單位——陜西省防雷中心,近年來不斷完善雷電監測預警預報及雷電防御安全體系,為我省經濟建設和百姓和諧生活精心打造雷災安全防護網。
不斷提升雷電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在防雷減災服務工作中,雷電監測和預報預警至關重要。2009年,省防雷中心在原有的9個閃電定位監測子站,2臺地面大氣電場儀基礎上又投資上百萬元增建4個閃電定位監測子站,4臺地面大氣電場儀,加密了監測網絡覆蓋面。新的閃電定位監測網可實現全天候24小時監測雷電天氣,實時監測的定位精度500米,雷電預報服務人員可以提前半小時到1小時預測未來雷擊的趨勢和可能地點。由于閃電打雷通常是暴雨、冰雹的前奏,閃電定位系統資料結合天氣雷達探測,將使災害性天氣的預警時間比原來提前10到15分鐘。
省防雷中心根據雷達、衛星云圖、自動站氣象觀測資料綜合分析發布制作2次24小時雷電潛勢預報,2次6小時預警預報產品。當遇到短時強對流雷電天氣時會及時發布臨近雷電預報產品,根據可能造成的雷電災害,發布雷電災害預警信號。
克難攻堅開展雷電防護技術服務
資料統計顯示,雷擊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85%以上發生在城市,90%的人員傷亡出現在農村。近年來,省防雷中心在新建防雷裝置施工圖設計的技術評價、新建防雷裝置的隨工和驗收檢測、重大建設項目的雷擊風險評估、投入使用的防雷裝置定期安全檢測、雷電災害調查、防雷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等防雷技術服務領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僅從源頭上杜絕了防雷安全的先天隱患,而且在隨后的安全監督檢查、防雷裝置的使用以及市場準入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減少了防雷設計和施工的錯誤率,提高了防雷工程和防雷裝置的質量,為陜西省的經濟建設、防雷減災工作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由于西安地區部分住宅小區多年來一直不接受防雷安全檢測,雷擊事故時有發生。如西安某醫學院一高層家屬樓遭雷電襲擊,造成建筑墻體和網絡、有線電視設備損壞,產生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針對住宅小區是防雷裝置定期檢測的盲點、難點,陜西省防雷中心組織了技術人員,用近一個月的時間,對多年來未進行防雷安全檢測的部分住宅小區的防雷裝置進行抽樣調查,統計分析并編寫了專題調研報告被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刊載,得到西安市委書記孫清云、常務副市長董軍的重要批示,市安監局就西安市住宅小區的防雷安全組織氣象、建設、法制、房產物業等管理部門召開了多次協調會,提出了住宅小區防雷安全整改計劃,目前住宅小區防雷整改正按計劃進行。
2009年,針對農村雷災事故頻發的情況,省防雷中心起草了“新農村建設應重視防雷減災工作”的決策服務材料,得到了姚引良副省長的親自批示。2010年結合《陜西省2009年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實施方案》,省防雷中心多次與省建設廳村鎮處溝通,最終在全省選定了五個村實施雷電防護示范工程。同時,積極組織技術人員編寫了《陜西省新農村建設雷電防護技術標準》,并將此標準納入到建設部門編制的《農村危房改造規劃和實施方案》中,目前2個示范村的雷電防護工程正在實施中。
開展防雷科普宣傳提高公眾防雷意識
防雷減災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活動,雷電災害的綜合防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社會防雷意識的提高和科學知識的普及。近年來,省防雷中心不僅多次組織技術人員進農村、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開展防雷科普知識宣傳,還組織編寫了《陜西省防雷減災工作手冊》、《陜西雷電信息簡報》,《防雷知多少》、《防雷避險手冊》等10余種通俗易懂的防雷科普讀物和形式多樣的宣傳材料,印制成冊分送各級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以及各個服務對象。
責任編輯:[科比特防雷]
------版權所有http://www.0852zy.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排行
- 北京今明兩天都有雷陣雨 市民應注意防雨防雷電
- 哥倫比亞客機遭雷擊 緊急迫降裂成三截
- 延安市政府發文要求加強防雷減災和雷擊風險評估工作
- 臺灣海峽東海南部海域臺灣以東洋面將有大風
- 海口晴天打雷劈死一男子,家人誤以為遭人槍殺
- 孟加拉國至少21人遭雷擊身亡19人受傷
- 《六安市雷擊風險評估管理辦法》印發施行
- 上饒普及防雷知識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