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成小區未按規定進行防雷檢測
字號:T
|T
作者:[貴州科比特防雷產品部]
人氣:
發表時間:2019/1/5 17:01:04
九成以上住宅小區從未做過防雷檢測,老舊小區幾十年未進行防雷裝置檢測,過半數小區沒有防雷合格證……隨著雷雨天氣驟然增多,多個省份相繼發布黃色雷電預警信號,但記者采訪了解到,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居民小區防雷檢測存在漏洞,安全隱患嚴重。
為加強雷電防御工作,中國氣象局2000年頒布了 《防雷減災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防雷檢測應當每年一次。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企事業單位、學校、商場,以及易燃易爆的化工廠、加油站等都能夠做到按時檢測,但居民住宅小區卻難以推行。
“我們小區的樓房都有防雷設施,但防雷檢測從來沒做過。”在濟南市槐蔭區一住宅小區,物業中心工作人員說。
而記者隨機走訪了濟南市幾家住宅小區,大部分小區物業部門都表示未做過防雷檢測,多數居民也對防雷檢測一無所知。“避雷裝置還要年檢,這還真不知道。”市民楊大爺說。
山東省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主任馮桂力告訴記者,盡管濟南也屬于雷暴活動頻繁的多雷區,但是防雷檢測在住宅小區卻很難開展,目前,九成以上的住宅小區從未做過防雷檢測,有的老舊小區已經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沒有進行過防雷裝置檢測,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馮桂力說,不僅如此,按照相關規定,新建商品房竣工前應進行新建項目防雷裝置設計技術評價及竣工驗收,但現在濟南通過驗收、具有防雷合格證的住宅小區還不到一半。
居民住宅防雷有隱患
據調查,隨著城市高層建筑不斷出現和電子設備的增多,近年來居民區、電源和通訊設備已經成為夏日雷擊的主要對象。防雷專家也發現,未安裝防雷裝置和很少開展防雷裝置檢測工作,是目前雷擊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最重要的原因。此外,電源線、天線、電話線架設混亂也容易“引雷入室”。
馮桂力說,民用建筑避雷防護帶多設置于樓頂,由于長年暴露在外,風雨剝蝕、自然老化、人為破壞等因素,如果不進行年檢,可能多數已停止工作,成為擺設,不但徹底失去防雷意義,而且由于雷擊多選擇凸出物體來泄電,這些“擺設”還有可能成為引雷入室的危險之物。
據介紹,去年濟南長途車站附近小區曾發生一起雷擊事故,一幢居民樓遭雷擊后樓頂一角崩下一塊水泥,砸壞了停在樓下的幾輛私家車,車主輾轉找到山東省防雷中心,希望能討個說法。但經防雷中心調查后才發現,2005年交付使用的這個小區并未通過防雷裝置驗收,更不要說年檢了。
“如果進行了防雷檢測,這些損失肯定能夠避免。”馮桂力說,防雷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目前家用電子設備普遍存在絕緣強度低、對電磁干擾敏感等弱點,尤其是電腦,由于其工作電壓低,只要附近出現雷擊,就能形成磁場,破壞電腦芯片。如果沒有科學的防護措施,這些雷擊輕則使電子設備失靈,重則使電子設備永久損壞,甚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現在不僅要防直擊雷,更要防側擊雷、感應雷。過去單純在建筑頂端架個避雷針的措施已遠遠不夠,建筑物需要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等電位連接、電磁屏蔽、合理布線等一系列防雷裝置。因此,定期檢測顯得尤為重要。
防雷檢測應多方重視
“其實不僅是濟南,目前防雷檢測工作在國內很多城市都很難在居民小區推行。”馮桂力認為,防雷檢測難以進入居民小區,一方面是大家對于防雷減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有僥幸心理,認為雷擊屬小概率事件。另一方面是相關政策不配套,沒有相關的法規規章支持,致使住宅小區防雷裝置定期檢測費和整改費用得不到落實。
“檢測需要掏錢,現在能把物業費按時收上來就不錯了,再讓業主們掏錢很難。”濟南市槐蔭區一住宅小區物業中心工作人員說。
“我家住在一樓,如果發生雷擊事故,受損失的是頂樓,檢測和我們應該沒什么關系,所以讓我們掏錢不太合理吧。”濟南市民張女士的話反映了部分居民的心理。
對此,馮桂力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出臺相關政策,理順居民小區防雷裝置檢測和整改費用的支出渠道,如利用小區維修基金等。此外,還應加強對住宅小區的防雷檢測和安全隱患整改工作的綜合監管,定期開展防雷安全的聯合檢查,只有多頭并舉,才能真正解決目前居民小區存在的防雷安全問題。
據了解,重慶市將防雷檢測資金納入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以解決居民小區防雷資金問題。
此外,專家還提醒,根據我國的相關法規,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必須通過氣象部門進行的專項防雷驗收,否則不能交付使用。市民在購買住宅時,一定要查驗房地產開發商是否有“防雷裝置設計核準書”及“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堅決消除雷電災害隱患。
為加強雷電防御工作,中國氣象局2000年頒布了 《防雷減災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裝置實行定期檢測制度,防雷檢測應當每年一次。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企事業單位、學校、商場,以及易燃易爆的化工廠、加油站等都能夠做到按時檢測,但居民住宅小區卻難以推行。
“我們小區的樓房都有防雷設施,但防雷檢測從來沒做過。”在濟南市槐蔭區一住宅小區,物業中心工作人員說。
而記者隨機走訪了濟南市幾家住宅小區,大部分小區物業部門都表示未做過防雷檢測,多數居民也對防雷檢測一無所知。“避雷裝置還要年檢,這還真不知道。”市民楊大爺說。
山東省氣象局雷電防護技術中心主任馮桂力告訴記者,盡管濟南也屬于雷暴活動頻繁的多雷區,但是防雷檢測在住宅小區卻很難開展,目前,九成以上的住宅小區從未做過防雷檢測,有的老舊小區已經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沒有進行過防雷裝置檢測,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馮桂力說,不僅如此,按照相關規定,新建商品房竣工前應進行新建項目防雷裝置設計技術評價及竣工驗收,但現在濟南通過驗收、具有防雷合格證的住宅小區還不到一半。
居民住宅防雷有隱患
據調查,隨著城市高層建筑不斷出現和電子設備的增多,近年來居民區、電源和通訊設備已經成為夏日雷擊的主要對象。防雷專家也發現,未安裝防雷裝置和很少開展防雷裝置檢測工作,是目前雷擊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最重要的原因。此外,電源線、天線、電話線架設混亂也容易“引雷入室”。
馮桂力說,民用建筑避雷防護帶多設置于樓頂,由于長年暴露在外,風雨剝蝕、自然老化、人為破壞等因素,如果不進行年檢,可能多數已停止工作,成為擺設,不但徹底失去防雷意義,而且由于雷擊多選擇凸出物體來泄電,這些“擺設”還有可能成為引雷入室的危險之物。
據介紹,去年濟南長途車站附近小區曾發生一起雷擊事故,一幢居民樓遭雷擊后樓頂一角崩下一塊水泥,砸壞了停在樓下的幾輛私家車,車主輾轉找到山東省防雷中心,希望能討個說法。但經防雷中心調查后才發現,2005年交付使用的這個小區并未通過防雷裝置驗收,更不要說年檢了。
“如果進行了防雷檢測,這些損失肯定能夠避免。”馮桂力說,防雷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目前家用電子設備普遍存在絕緣強度低、對電磁干擾敏感等弱點,尤其是電腦,由于其工作電壓低,只要附近出現雷擊,就能形成磁場,破壞電腦芯片。如果沒有科學的防護措施,這些雷擊輕則使電子設備失靈,重則使電子設備永久損壞,甚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現在不僅要防直擊雷,更要防側擊雷、感應雷。過去單純在建筑頂端架個避雷針的措施已遠遠不夠,建筑物需要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涌保護器、等電位連接、電磁屏蔽、合理布線等一系列防雷裝置。因此,定期檢測顯得尤為重要。
防雷檢測應多方重視
“其實不僅是濟南,目前防雷檢測工作在國內很多城市都很難在居民小區推行。”馮桂力認為,防雷檢測難以進入居民小區,一方面是大家對于防雷減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有僥幸心理,認為雷擊屬小概率事件。另一方面是相關政策不配套,沒有相關的法規規章支持,致使住宅小區防雷裝置定期檢測費和整改費用得不到落實。
“檢測需要掏錢,現在能把物業費按時收上來就不錯了,再讓業主們掏錢很難。”濟南市槐蔭區一住宅小區物業中心工作人員說。
“我家住在一樓,如果發生雷擊事故,受損失的是頂樓,檢測和我們應該沒什么關系,所以讓我們掏錢不太合理吧。”濟南市民張女士的話反映了部分居民的心理。
對此,馮桂力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出臺相關政策,理順居民小區防雷裝置檢測和整改費用的支出渠道,如利用小區維修基金等。此外,還應加強對住宅小區的防雷檢測和安全隱患整改工作的綜合監管,定期開展防雷安全的聯合檢查,只有多頭并舉,才能真正解決目前居民小區存在的防雷安全問題。
據了解,重慶市將防雷檢測資金納入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管理,以解決居民小區防雷資金問題。
此外,專家還提醒,根據我國的相關法規,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筑必須通過氣象部門進行的專項防雷驗收,否則不能交付使用。市民在購買住宅時,一定要查驗房地產開發商是否有“防雷裝置設計核準書”及“防雷裝置驗收合格證”,堅決消除雷電災害隱患。
責任編輯:[科比特防雷]
------版權所有http://www.0852zy.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此文關鍵字:移動防雷,貴州機房防雷,貴州煤礦防雷,貴州防雷資質,貴陽防雷,貴州防雷,貴州防雷公司,貴州防雷工程,防雷工程公司
同類文章排行
- 淺析供配電工程的防雷接地問題
- 防雷安全蠻要緊專業人員講一講
- 佛山市局完成全國重點文物防雷安全專項檢查
- 渭南雷電多發期 請科學避險
- 省雷電災害防御辦法正式實施
- 遼寧省氣象局要求做好防雷社會管理工作
- 河北省將立法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 濟南防雷安全工作有新突破 防雷措施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