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擊事件逐步增多 人工引雷可以減少雷暴嗎?
字號:T
|T
作者:[貴州科比特防雷產品部]
人氣:
發表時間:2019/1/5 15:50:24
■關鍵詞
人工引雷:是指在適宜的雷暴條件下,通過專門技術將雷電人為地引發到地面。雷暴發生時,云層中的電荷將會影響地面電場,根據地面電場強度和閃電頻數,可以大概推斷云層中的電場強度,從而確定人工引雷的作業時刻。
■新聞緣起
據國家減災委辦公室統計,截至7月31日15時,7月份風雹災害共造成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79個市(地區、自治州、盟)680個縣(市、區、旗)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分團場2016.5萬人次受災,97人死亡(其中60人因雷擊死亡),房屋倒塌1.6萬間,損壞15.8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32.8億元。其中,江蘇、湖北、陜西、山西、甘肅等省受災較為嚴重。近年來,隨著極端天氣的日益增多,媒體上報道的人被雷擊事件逐步增多。人們對雷電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事件回放———
8月2日15時30分左右,貴州省銅仁市出現瞬時雷電大風天氣,瞬時風速達21米∕秒,最大風力達9級,惡劣天氣已造成2人死亡。在銅仁市一居民小區,一男子騎車被大風掀翻頂樓的塑料雨篷砸斷的高壓線電擊而死,另有一名漁民被大風吹倒的一棵大樹壓到水里而不幸遇難。
7月23日下午,我國國家級5A風景區天柱山突遭罕見強雷暴天氣,導致倉皇避雨的3名游客死亡、1人失憶,十多人入院治療觀察。同日,四川省宜賓市也因雷暴天氣,造成三人死亡。
7月22日,我國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一農民在樹下躲雨時遭雷擊身亡;去年7月13日,兩名游客在石林風景區旅游時到石頭下避雨遭遇雷擊,兩人當場死亡。據統計,在昆明這個強雷暴地區,每年有20多人死于雷擊。
據相關媒體報道,與近年(2004—2010年)同期均值相比,2011年7月份風雹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26.7%,受災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增加1倍以上,直接經濟損失增加2倍以上。雷電造成的損失已經上升到自然災害的第三位。
面對天災,不少人提出疑問,是否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消除雷電,并將雷電轉化為可利用的能源呢?對此,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郄秀書。
———種種疑問———
人工引雷可以減少雷暴嗎?
專家:目前人工引雷技術多用于雷電研究和防雷設施測試
記者:目前人們較關注的一個詞是人工引雷,人工引雷如何引呢?
郄秀書:人工引雷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技術。目前普遍運用的是火箭拖帶金屬導線引雷技術,即在適宜的雷暴起電條件下,利用專門的火箭拖帶細金屬導線技術,向雷暴云體發射,從而誘導形成雷電放電。除此之外還有激光引雷等技術,但尚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記者:人工引雷有什么用途呢?
郄秀書:利用人工引雷可以進行一些科學研究,通過直接測量,獲取一些重要的雷電參數,認識和研究雷電的物理過程和機理;同時,也可用于研究雷電與地面被雷擊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另外,人工引雷也可以對防雷設施進行檢驗,評估防雷裝置的效能。
記者:人工引雷可以減少雷暴嗎?
郄秀書:雷暴是一個能量巨大又不斷發展的天氣過程,不會因為一個人工雷電就改變整個雷暴的發展,事實上一個雷電是釋放不了多少能量的。所以,人工引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雷電的發生是可以的,但是要想通過人工引雷來影響雷暴的能量不太現實。
人工消雷的可能性有多大?
專家:目前只是一個設想
記者:雷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很多人都在問,能不能運用科學技術進行人工消雷?
郄秀書:人們通常想法中的消雷的意思是將雷電消除。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們所說的人工消雷說法并不準確。目前人工消雷只是一個設想或者一個愿望,實際上,很難做到消除雷電。
記者:那么如何減少雷電的發生呢?
郄秀書:人們說的消雷可能可以從兩個
方面來理解,一是將本該在A處發生的雷電,通過人工引雷,使它提前在B處發生,從而降低A處雷電的產生率。第二就是通過形成一些云內的弱放電,來減少強烈放電的發生,比如:利用一定的技術在雷暴云內散播一些導電的物體,使雷暴的電能通過一些弱擊穿放電的形式在云內發生,使得打到地面上的雷電減少。目前這些都還只是一些設想。
能否將雷電轉化為可利用能源?
專家:目前雷電利用價值并不大
記者:雷電釋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郄秀書:雷電是瞬時放電,峰值功率很大,但持續時間很短,所以實質上能量并不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雷擊地面物體的典型雷電峰值電流大約在4萬安培,峰值功率約10億千瓦,能量約300kWh,相當于30個100W燈泡照明100h。
記者:目前是否有技術可以將雷電轉化為可利用能源?
郄秀書:想要收集雷電能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雷電能量“容器”必須有足夠抗雷擊的能力。因為雷電功率大,對收集設備的要求高,而其本身能量并不大,導致投入產出比太高。所以目前利用價值可能并不大。
———專家提醒———
雷雨天,千萬不要站在空曠的地方
近日屢屢出現人被雷擊的事件,郄秀書專家提醒廣大居民,平日可看一些相關書籍,科學的認識雷電。在高建筑物或一些易遭雷擊的建筑物或設施上要科學安裝防雷裝置;同時,在一些雷電高發區的空曠而人群聚居區最好安裝雷電預警裝置,提醒大家在雷雨天氣時及時躲避。同時,她強調:“在雷雨天大家一定要科學躲避,千萬不要站在空曠的地方,更不要讓自己成為高而孤立的雷擊目標,也不要躲在樹木下面,以免雷電擊中樹木時被間接雷擊。”
人工引雷:是指在適宜的雷暴條件下,通過專門技術將雷電人為地引發到地面。雷暴發生時,云層中的電荷將會影響地面電場,根據地面電場強度和閃電頻數,可以大概推斷云層中的電場強度,從而確定人工引雷的作業時刻。
■新聞緣起
據國家減災委辦公室統計,截至7月31日15時,7月份風雹災害共造成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79個市(地區、自治州、盟)680個縣(市、區、旗)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部分團場2016.5萬人次受災,97人死亡(其中60人因雷擊死亡),房屋倒塌1.6萬間,損壞15.8萬間,直接經濟損失132.8億元。其中,江蘇、湖北、陜西、山西、甘肅等省受災較為嚴重。近年來,隨著極端天氣的日益增多,媒體上報道的人被雷擊事件逐步增多。人們對雷電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事件回放———
8月2日15時30分左右,貴州省銅仁市出現瞬時雷電大風天氣,瞬時風速達21米∕秒,最大風力達9級,惡劣天氣已造成2人死亡。在銅仁市一居民小區,一男子騎車被大風掀翻頂樓的塑料雨篷砸斷的高壓線電擊而死,另有一名漁民被大風吹倒的一棵大樹壓到水里而不幸遇難。
7月23日下午,我國國家級5A風景區天柱山突遭罕見強雷暴天氣,導致倉皇避雨的3名游客死亡、1人失憶,十多人入院治療觀察。同日,四川省宜賓市也因雷暴天氣,造成三人死亡。
7月22日,我國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一農民在樹下躲雨時遭雷擊身亡;去年7月13日,兩名游客在石林風景區旅游時到石頭下避雨遭遇雷擊,兩人當場死亡。據統計,在昆明這個強雷暴地區,每年有20多人死于雷擊。
據相關媒體報道,與近年(2004—2010年)同期均值相比,2011年7月份風雹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增加26.7%,受災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增加1倍以上,直接經濟損失增加2倍以上。雷電造成的損失已經上升到自然災害的第三位。
面對天災,不少人提出疑問,是否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消除雷電,并將雷電轉化為可利用的能源呢?對此,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郄秀書。
———種種疑問———
人工引雷可以減少雷暴嗎?
專家:目前人工引雷技術多用于雷電研究和防雷設施測試
記者:目前人們較關注的一個詞是人工引雷,人工引雷如何引呢?
郄秀書:人工引雷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技術。目前普遍運用的是火箭拖帶金屬導線引雷技術,即在適宜的雷暴起電條件下,利用專門的火箭拖帶細金屬導線技術,向雷暴云體發射,從而誘導形成雷電放電。除此之外還有激光引雷等技術,但尚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記者:人工引雷有什么用途呢?
郄秀書:利用人工引雷可以進行一些科學研究,通過直接測量,獲取一些重要的雷電參數,認識和研究雷電的物理過程和機理;同時,也可用于研究雷電與地面被雷擊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另外,人工引雷也可以對防雷設施進行檢驗,評估防雷裝置的效能。
記者:人工引雷可以減少雷暴嗎?
郄秀書:雷暴是一個能量巨大又不斷發展的天氣過程,不會因為一個人工雷電就改變整個雷暴的發展,事實上一個雷電是釋放不了多少能量的。所以,人工引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雷電的發生是可以的,但是要想通過人工引雷來影響雷暴的能量不太現實。
人工消雷的可能性有多大?
專家:目前只是一個設想
記者:雷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很多人都在問,能不能運用科學技術進行人工消雷?
郄秀書:人們通常想法中的消雷的意思是將雷電消除。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們所說的人工消雷說法并不準確。目前人工消雷只是一個設想或者一個愿望,實際上,很難做到消除雷電。
記者:那么如何減少雷電的發生呢?
郄秀書:人們說的消雷可能可以從兩個
方面來理解,一是將本該在A處發生的雷電,通過人工引雷,使它提前在B處發生,從而降低A處雷電的產生率。第二就是通過形成一些云內的弱放電,來減少強烈放電的發生,比如:利用一定的技術在雷暴云內散播一些導電的物體,使雷暴的電能通過一些弱擊穿放電的形式在云內發生,使得打到地面上的雷電減少。目前這些都還只是一些設想。
能否將雷電轉化為可利用能源?
專家:目前雷電利用價值并不大
記者:雷電釋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郄秀書:雷電是瞬時放電,峰值功率很大,但持續時間很短,所以實質上能量并不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雷擊地面物體的典型雷電峰值電流大約在4萬安培,峰值功率約10億千瓦,能量約300kWh,相當于30個100W燈泡照明100h。
記者:目前是否有技術可以將雷電轉化為可利用能源?
郄秀書:想要收集雷電能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雷電能量“容器”必須有足夠抗雷擊的能力。因為雷電功率大,對收集設備的要求高,而其本身能量并不大,導致投入產出比太高。所以目前利用價值可能并不大。
———專家提醒———
雷雨天,千萬不要站在空曠的地方
近日屢屢出現人被雷擊的事件,郄秀書專家提醒廣大居民,平日可看一些相關書籍,科學的認識雷電。在高建筑物或一些易遭雷擊的建筑物或設施上要科學安裝防雷裝置;同時,在一些雷電高發區的空曠而人群聚居區最好安裝雷電預警裝置,提醒大家在雷雨天氣時及時躲避。同時,她強調:“在雷雨天大家一定要科學躲避,千萬不要站在空曠的地方,更不要讓自己成為高而孤立的雷擊目標,也不要躲在樹木下面,以免雷電擊中樹木時被間接雷擊。”
責任編輯:[科比特防雷]
------版權所有http://www.0852zy.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此文關鍵字:移動防雷,貴州機房防雷,貴州煤礦防雷,貴州防雷資質,貴陽防雷,貴州防雷,貴州防雷公司,貴州防雷工程,防雷工程公司
同類文章排行
- 造價工程師考試資料:防雷接地系統
- 避雷針是怎樣“避雷”的?
- 夏天如何防雷?
- 家電安全不可忽視 解密開關電源的防雷知識要點
- 昨武漢遭遇最強雷暴天氣 凌晨2小時閃電2041次
- 冷空氣繼續影響北方地區 華北等地霧霾持續
- 堅定信心 開拓奮進-記第四屆科比特防雷技術交流會紀實
- 今年將開展高鐵安全整治 防雷防震納入安監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