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副市長何智彬在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電視電話會上要求突出重點科學防御氣象災害
12月1日,在四川省南充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電視電話會上,南充市副市長何智彬充分肯定了近年來市、縣兩級在完善氣象災害監測網絡體系、建立自然災害會商機制、拓寬氣象信息發布渠道等方面的成效和氣象防災減災取得的成績,分析了防災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并對今后一段時期加強全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提出五點要求。
一是高度重視,正確應對嚴峻形勢,不斷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意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全力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二是突出重點,提升監測預警能力。要突出重點區域,科學制訂災害性天氣監測站網建設規劃,完善重點產業區、重要生態區、江河流域、重點水庫、地質災害易發區以及城市等區域的綜合氣象監測網絡,進一步加強加密自動氣象監測網建設。要突出重要平臺,要以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重大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和突發公共事件氣象應急保障預案,強化公共氣象服務。加緊建設集氣象、水文、公安局、航務、應急五位一體貫通市、縣、鄉、村的防汛指揮綜合平臺。要突出重點天氣,要以災害性天氣預報為重點,密切監視災害性天氣變化,認真做好各項預報預警,不斷提高預報準確率。
三是健全網絡,完善預警信息體系。要將氣象應急指揮系統、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列入“十二五”規劃,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絡、手機短信等現代傳媒手段,準確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擴大信息覆蓋面;在學校、醫院、車站等人員密集場所,增設電子顯示屏、公眾廣播、警報器等設施,接收和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改進和加強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等行業和領域的氣象災害預警服務;建立鄉鎮(街道)和村級氣象信息員隊伍,加快氣象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努力消除氣象信息的服務盲區。
四是要加強部門聯動,落實防御責任機制。要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多部門聯動協調機制,構建氣象災害防御網絡,不斷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能力。要建立市、縣(市、區)、鄉(鎮)和村三級氣象防災減災響應機制,開展防災減災示范鄉鎮、社區建設。要共同配合做好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工作。
五是要統籌規劃,排查消除氣象隱患。在規劃編制和項目立項中,要統籌考慮氣候條件的可行性和氣象災害的風險性,盡量避免氣象災害、氣候變化對重要設施和工程項目的影響,確保項目建設與氣候環境的相互協調。要按照國家規定的防雷標準和設計、施工規范,做好在各類建筑物和各類公共場所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查、施工監理和檢查驗收工作,并加強定期檢測,不斷提高防御雷電災害的能力。要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學校的防雷工程規劃,完善中小學校舍防雷設施。同時,要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能力建設,最大限度地開發云水資源,努力改善農業生產、人民生活以及生態建設用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