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省天柱山主峰景區遇罕見雷暴天氣,三名游客遭雷擊身亡;昨天下午,我省淮北東部、沿淮和江淮北部有17個鄉鎮出現雷暴天氣。氣象專家告訴記者,現在至八月初立秋將是我省雷暴天氣的多發時期。有關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因雷擊造成的人員傷亡約有3000人至4000人,財產損失在50億到100億。究竟什么是雷暴?盛夏如何防雷?氣象專家就此給出了一些建議。
雷暴是大氣中的放電現象,一般伴有陣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持續時間一般較短但是破壞力很強。我國雷暴多出現在夏秋季節的下午,南方多于北方,山區多于平原,所以我省南部山區是雷暴多發地區。強雷暴天氣容易帶來災害,如雷擊會危及人身安全,家用電器、計算機機房直接遭雷擊或受到影響容易損壞,有時還會引起火災等。
氣象專家提醒,當雷暴發生時,廣大市民應該盡量減少室外活動,尤其不要停留在山區。在家里時,不要使用淋浴器或接觸水管,因水管與防雷接地管線相連,雷電流可通過水流傳導而致人傷亡;要緊閉門窗,防止側擊雷和球形閃電侵入;家庭使用的電腦、彩電、音響、影碟機等弱電設備不要靠近外墻,雷電發生時不宜使用這些設備,應拔掉電源,等雷暴過去以后再繼續使用。一般雷暴時間都不會超過兩小時,所以市民要盡量耐心等過這段時間。
如果你還在戶外,應迅速躲入有防雷設施保護的建筑物或有金屬頂的各種車輛內。不要在山頂、山脊、建筑物頂部或孤立的大樹下停留;不要在小型無防雷設施的建筑物、車庫、車棚附近停留,也不要在鐵柵欄、金屬曬衣繩以及架空金屬體附近停留;不要在室外游泳池、池塘、水庫游泳,更不要在建筑物朝天平面上活動。因為當朝天平面發生直接雷擊時,強大的電流可致人傷亡。如果不具備以上條件,市民應立即雙膝下蹲,向前彎曲,雙手抱膝。這個姿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雷擊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