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北京雷雨甚多。一天我去坐地鐵10號線,站臺上擠滿了人,而車遲遲不來,不得已出站改乘TAXI。晚上到家,微博有人議論,說10號線被雷劈了。“它又沒有裝B,雷為什么劈它呢?”
這幾年,北京報章每年都有雷擊死人的新聞。一個人是由于在樹下打手機,另一個人更冤枉,開著窗戶在家打電話被雷擊中了。還曾有一隊人去爬野長城,慘遭雷禍,一人不幸殞命,另幾人也負了傷。跟北京近三千萬人口相比,每年有個把人死于雷擊純屬小概率事件,只是這死法不同尋常,因此每次都被報道(與此同時,不知有多少人默默無聞地死于車禍或者艾滋病),專家會同時在新聞下加注,告訴人們避免被雷劈的方法。
然而在我印象中,很久以前,雷劈死人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非但如此,當雷決定劈人時,往往如法院判定執行槍決的那天,把一干人犯同時拉到曠野,通通死啦死啦。——我的“印象”自然不是來自回憶,而是舊小說。有關“雷擊”的故事,古代小說里太多啦,多到數不過來,甚至可以專門編一本集子,書名就叫《雷公物語》或者《雷劈瑣話》。害怕被雷劈到的人應當買來好好地讀。
略舉幾例。《型世言》有《八兩銀殺二命,一聲雷誅七兇》,鄉民阮勝和妻子勞氏都是勤快的老實人,苦掙苦做,卻越過越窮,母病在床,不得已勞氏另去嫁人,換八兩銀子救丈夫和婆婆的命。有七個兇徒見財起意,奪了銀子,還殺害了母子。他們的下場,便是一一被雷劈了。“有死在田中的,有死在路上的,跪的,伏的,有的焦頭黑臉,有的遍體烏黑”。那雷必是七連響,短時間內快速出擊又不能傷錯人,這個很考驗雷公的槍法。而雷公似乎是從未錯過。
《里乘》里有不少雷擊故事。其中一則與上則很像,都是由于盜走了“節婦”賣身養夫的錢,所不同的是:這回同案犯有十三個,他們盜走的五十千文錢也被分成十三份,當被劈死時,每人臉上都擺著三千八百四十六文錢。
從今天的觀點看,有些人雖令人人切齒,可實在罪不及死,譬如偷錢的十三個人。可雷公不管這些,誰不好就滅誰。這也許滲透了古代社會一般民眾的刑法觀。周作人譯的《契訶夫與妹書》,1890年有個叫宋路理的中國人屢次告訴契訶夫,“在契丹(中國)為了一點小事就要頭落地。”
雷有時對人劈而不死,只是起一點懲戒的作用。《里乘》中有個老婆子撕圣賢書作手紙用,導致被雷公糾纏了半天。你我雖是守法良民,像這種程度的小壞事兒難免也干了不少,所以剛剛有些放心,看到此處又提心吊膽起來,難怪整個夏天低雷都在窗外轟隆轟隆。況且并不清楚如今的雷曹是什么人在任,執行的是哪一部《雷劈法》,《聊齋》中所敘的大食量骨感君恐怕早已下課了吧?所以說凡事要小心,不可偷錢,亦不可裝B,更不可樹下打手機,切記切記。